當前所在位置: 首頁>專題中心>專題庫>2021年專題庫>不忘總書記囑托專欄
正源街、親水大街與銀川南繞城高速公路連通處?! ?記者李靖攝
市民身邊隨處可見的健康跑道。 記者海坤攝
構思巧妙、別具匠心的小微公園——“新時代游園”。 記者蘇勇攝
囑托
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扎實做好下崗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
——習近平
答卷
■打通拓寬市政道路15條,新辟、優化、加密及調整公交線路56條;
■年度棚改任務全面完成,改造老舊小區258個,253個老舊無物業小區實現規范化管理;
■新增停車泊位5萬多個,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81所,完成學前教育“5080”目標……
從群眾最期盼、最需要處發力,每年興辦民生實事,是銀川市堅持多年的好傳統?;仡?020年銀川民生實事的完成清單,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于銀川高質量發展的每一個瞬間,件件都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幸福感在群眾的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
千方百計化解難題
教育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民生事業。2020年,我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不斷加大財政投入推進教育布局優化,規劃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81所,通過強化師資隊伍、推進教育信息化、千方百計優化課程建設等一系列扎實舉措,持續提升教育優質均衡水平,進一步滿足了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
去年9月興慶區紅房子幼兒園正式變成普惠性幼兒園,保教費從每月2800元直接降為650元,徹底解決了周邊家長的后顧之憂,而這正是2020年市政府為民辦十件實事之一?!白兂善栈菪杂變簣@后,家長交的費用降低了,但幼兒園優質的教育資源沒有降低,周邊群眾對此很滿意?!笔忻駰钣漓o說。
停車泊位供需失衡、道路交通負荷沉重、區域性時段停車矛盾突出等一直是銀川市停車難、停車亂的重點原因,針對這一普遍性問題,政府相關部門千方百計深挖城市停車潛力,通過政府儲備土地改擴建停車場、改造保障用房小區地下停車場、在主次干道及閑置國有空地施劃停車泊位等方式,新增停車泊位5萬余個,在既定目標任務上翻了五番。
提升市民生活品質
金鳳區福州街與長城路交叉口新建的??祱@小微公園里,喬木、灌木、草坪等搭配得錯落有致,健身、休閑設施一應俱全,自建成后,附近居民唐建設每天都會來這里轉一轉。
新設的銀川老年大學新校區音樂教室里,數十名精神抖老年人,在精心排練一首紅色主題的合唱……
一個個尋常的生活片段,匯聚成一幅幅和諧溫馨的民生圖景。
2020年,我市園林管理局提前建成春歸園、富康園、悅動園等6個小微公園,占地面積10.48萬平方米,其中綠化面積9.33萬平方米,既為城市添綠增色”,也使市民群眾健身休閑親綠近綠更加便捷。同時,在公園、社區新建足球場3個、健身步道23公里、全民健身站點5個,安裝普通健身路徑9套、智能健身路徑10套,配套健身器械300件。
為了豐富老年人活動場所,我市新設了銀川老年大學新校區,建成銀川老年大學黨群活動服務中心,全市255個社區黨群活動服務站全部實現老年人活動面積不低于50%的目標;各縣(市)區新設老年大學、分校及教學點9所,新增學位3000余個。
在政策兜底解決困難群眾生活保障方面,通過集中托養、日間照料、老年飯桌等方式,我市對符合條件的627戶1798名群眾,全部落實“一人一策”或“一人多策”兜底措施,解決了該群體基本生活保障問題,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路上“一個不能少”的目標。
在“菜籃子”提升方面,新增設施溫棚6200畝,新建續建養殖基地4個、養殖園區17361畝,建成產地批發市場5家、智慧便民菜市場2個、“菜籃子”連鎖超市8個,百姓購菜更便捷、更實惠、更安全。
為了優化群眾出行,我市新開辟公交線路18條,加密公交線路5條,調整首末班時間2條,優化調整公交線路31條,共涉及公交線路56條,公交運載效能進一步提升。
民生保障全面加強
“住了20多年,真沒想到有一天這老院子還能變得這么好,看著跟新小區沒啥兩樣?!便y鳳小區的老住戶施立軍告訴記者,以前小區的樓面破損嚴重,遇到雨雪天氣不小心就被地縫里的泥水濺一身;樓體外涂層斑駁,刮一場風掉一層皮;沒有保溫墻,冬天室內暖氣再熱也不夠暖和;小區缺乏配套設施,連個像樣的停車位都沒有……
2020年,銀川市將包括銀鳳小區在內的258個老舊小區納入改造范圍,積極破解一直困擾老舊小區的基礎設施差、配套設施不全、活動場所小、綠化不足、停車不便等問題,同時對253個老舊無物業小區實現規范化管理。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防控期間,企業“用工難”遇上群眾“就業難”,政府相關部門積極探索調整工作思路,利用線下、線上兩種方式,搶抓時間開展訂單式培訓,為企業和群眾之間搭建了橋梁,先后為180余家企業65574名職工開展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完成目標任務15000人的437%,城鎮全年新增就業6.25萬人,登記失業率為3.87%,累計發放城鄉低保金、救助補貼2.73億元。
記者 張碧遷
黨旗高揚譜華章
記者 范曉儒
過去一年,我市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著力提升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為加快推進“一高三化”進程,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示范市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一年來,我市大力推行“四優四提”,加強城市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現代化。成立社區黨委200個、社區黨總支30個,新設立網格(小區)黨支部1002個、樓棟黨小組3158個,構建“社區黨委(黨總支)-網格(小區)黨支部-樓棟(院落)黨小組”三級縱向到底的組織體系;新成立紅色業委會60個,紅色物業125個,兜底“小個專微”成立兩新組織黨組織166個,構建“紅色業委會—紅色物業—紅色新興組織”的橫向治理體系;新增社區38個,調整劃分網格2741個,調整配備街道組織委員26名,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社區工作者656人,優化設置街道“大工委”26個,社區聯合黨委184個,健全“1+4+N”的“街道吹哨、部門報到”機制,累計“吹哨”4600余次,解決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近5000件。
學史以明志,鑒往而知來。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市高起點謀劃、高標準要求,全市黨史學習教育開局良好、推進有力、成效明顯。
把察民情訪民意作為辦實事第一步,市領導帶頭進一線開展調研,領導小組辦公室及實事督辦組堅持開門納諫,征集建議330多條、向群眾征集2800余條,確定71項實事清單,涵蓋老舊小區改造、亂象頑疾治理、信訪積案化解等方面,并通過媒體向社會公布。舉辦以“城市為人民實事須辦實”為主題的《電視問政》,聚焦路燈配套維護、城鄉衛生整治、預付消費維權難等問題,現場問政,倒逼責任,推動有關部門舉一反三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用心用情辦好實事。
葛薔:
“五民五心”打造“星光一家”
記者 肖夢琪
90后北京女孩葛薔6年前嫁到銀川,并在社區參加了工作,現在是興慶區前進街街道星光華社區黨委書記。在這里,她結下了上百個“親戚”,成為空巢老人的“女兒”,單親家庭的“姐妹”,殘疾孩子的“知心媽媽”,困難群眾的貼心人。
星光華社區成立于2005年1月,由于居住人群相對復雜,且物業公司多次更換,存在不少問題。葛薔擔任社區黨委書記后,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把為民服務延伸到社區最末梢,以“為民得人心”“安民穩人心”“便民貼人心”“助民暖人心”“樂民聚人心”的“五民五心”服務為抓手,打造了“黨課開講啦”學習角、紅色文體活動角、中醫理療角,為居民提供便捷舒適的休閑活動場所,打造“星光一家”文明和諧社區。
在葛薔的策劃下,社區創新制作了“樓棟色卡”應用于網格化服務管理。其中,綠色為常駐居民,藍色為租住戶,紅色為在管黨員,粉色為在職黨員,橘色為80歲以上高齡老人,紫色為殘疾人,黃色為低保戶,青色為退役軍人,各類服務對象一目了然。通過對樓棟居民走訪問需建立需求清單,并按類型進行走訪和幫扶,不僅省去了翻閱家庭臺賬的麻煩,還能精準掌握小區居民住戶的動態管理情況,推助網格員、樓棟單元長、黨員中心戶助力社區工作,讓多元共治力量充實到社區管理中。
由于一些樓棟單元門年久失修,社區安全存在隱患。接到居民反映后,葛薔協調轄區派出所建立了社區治安綜合治理網絡,按照“一區一警”模式,成立以社區離退休老黨員、居民群眾為主要成員的“齊力管”治安巡邏隊,每周一至周五在小區內開展治安巡邏、防火防盜、矛盾糾紛調解等,發現問題及時匯總上報,社區再聯動物業、警務室集中解決,形成以社區民警為主導,物業保安為依托,社區居民積極參與的群防群治體系。
“社區雖不大,連著千萬家?!备鹚N告訴記者,隨著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深入推進,社區的服務更加完善,黨員群眾參與社區治理的熱情不斷高漲,社區協調共建取得了不錯的成效。接下來將注重對社區居民的宣傳教育和組織發動,堅持黨建引領、重心下移,繼續創新社區治理模式,培育發展社區力量,積極鏈接統籌社會資源,針對癥結精準施策,全力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412017000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寧)字第056號
新聞出版總署互聯網出版許可證:新出網證(寧)010號 寧公網安備 640104020002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