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康平路。劉旭卓 攝
夏天的康平路很美。站在東頭路邊向西望,翠綠的行道樹占滿了視線,南北向橫穿過康平路的唐徠渠高出來一截,遮擋了向西的目光。在炎熱的夏日,看著隨路坡度起伏的綠色,讓人覺得舒適。
寓意康健、平安
康平路是興慶區北部一條東西走向的城市道路,東起海寶公園,西至親水大街,長度5公里??灯铰返谋边吺琴R蘭山路,南邊是上海路,它就夾在中間。一路有觀湖壹號、興慶府大院、銀新苑等小區,也有悅海新天地等購物中心,西端緊挨鳳凰公園、德馨公園,最西端是親水大街、典農河。
據百度地圖
“康平路的得名,和它西端的康居工程有關?!睂幭牡孛麑<亦崫⒄f,現在康平路西端改名為銀新苑小區,就是過去銀川市的康居工程。2003年3月,在今日的康平路西端,為安置城鄉居民,銀川市啟動康居工程建設。當時涉及興慶區、金鳳區、西夏區的6個鄉、10個自然行政村、14個點,規劃總用地面積330.41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81.91萬平方米,共安置城鄉居民33592戶。這一工程完工后,到了2006年前后,小區南側就配套建設了如今的康平路。
“我們剛入住的時候,小區周圍都還是農田”,家住銀新苑二區的潘喜瑞還記得2004年他們一家剛搬到這里時的情景,如今十幾年過去了,門口的那條路從坑坑洼洼的土路變成了寬闊通暢的柏油路,也正式命名康平路。她說自己挺喜歡“康平”這個名字,讓人覺得很安心。
越來越好走的路
康平路的北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屬于原北塔大隊,現在家住海寶西區的陳永強記憶深刻。今年63歲的他當時還是北塔村六隊的村民?!叭缃竦目灯铰?,還有錦泰花園,包括海寶西區這一大片地方,都是北塔村的,康平路那片屬于北塔七隊?!标愑缽娬f,直到2000年之前,這一片都還是農田,種的大多是小麥、水稻。在他的印象中,2003年前后銀川的城市建設步伐加快了,“一兩年的時間里,好多小區冒出來了?!倍S著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許多路也在這一時期變得更加通暢。
“我還記得小時候村里的那種土路,一下雨,不穿雨鞋就出不了門,太難走了?!标愑缽姷挠洃?,是很多銀川人共同的記憶。他還記得康平路沒修通之前,他們向西出行時,只能繞到南邊的上海路,再跨過上海路跨唐徠渠的賽馬橋才行,而現在,出門就是平坦的康平路,走哪都不用繞道。
我區首條“不結冰”試驗段路面。李鯤鵬 攝
而康平路還創了一個記錄,那就是“寧夏首條‘不結冰’道路”。去年11月,在康平路跨唐徠渠兩端,建設了一段特殊的道路,建設方在路面瀝青中添加了防冰融雪材料,可以在-15℃左右達到“中小雪自融,大雪不粘”的效果。這使得康平路成為寧夏首條“不結冰”試驗段路面。陳永強笑著說,路越來越好走了,生活越來越舒適了。
越來越好的生活
翻開上世紀80年代的銀川市城區圖,在如今康平路的位置,甚至看不到任何標記,就是一大片農田,再看如今的地圖,街道兩邊的小區鱗次櫛比,這里已是城市繁華之地。
銀新苑的許多居民都是從原來的尹家渠村搬遷過來的,和居民們聊天,一些居民還記得當初守在渠邊澆地的情景?!靶〉臅r候,田里灌水要排隊,有時候輪到晚上了,就要守一夜,看著不能讓水漫出地?!迸讼踩鹫f,過去的生活真的太過艱辛了。
夏天的傍晚,潘喜瑞總會帶著小孫子來到悅海新天地購物中心前的廣場上,一邊陪著小孫子玩各種娛樂設施,一邊和老鄰居們聊著以前的生活?!斑€記得我以前帶孩子,大兒子3歲以前,每次下地干活的時候,我就把他背在背上,到了地里,如果孩子還睡著,就在田里鋪張塑料紙,再鋪個小被子,孩子就睡在上面?!迸讼踩鹫f,那時候讓娃受苦了,看到現在在平坦的廣場上奔跑的小孫子,她的眼睛笑得瞇成一條縫?!艾F在的孩子哪受過當年的那些苦啊,生活真是太好了?!迸讼踩鹫f。
亦靜亦動的街道
從地圖上看,康平路就像一條渠道,它連起了東邊的海寶公園,西邊的鳳凰公園、德馨公園、典農河,康平路上綠油油的行道樹,就像是從這些公園綠地中流淌出來的綠,這些綠色構成的環境,讓人覺得舒心、愜意。
其實這樣的景色,在如今的銀川隨處可見。7月27日中午,記者在鳳凰公園見到了來這里散步的市民王陽,在附近寫字樓上班的王陽說,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每天中午他都會來公園里走走?!肮珗@里不曬,耳邊還有小鳥的叫聲,很舒服?!蓖蹶栒f,每天早上,公園里會有很多跑步、散步的人?!白鳛橐粋€銀川人,真的為銀川有這么多的公園綠地而高興,在銀川生活覺得很舒服?!蓖蹶栃χf。
而康平路的夜晚,也和這景色一樣,讓人覺得舒適??灯铰穾缀趺總€小區的門前,在夜晚都會有夜市、燒烤。這條路連同它東邊的鳳凰街,一起構成了夜晚迷人的美食街景,在這里,你很容易看到吃著羊肉串的食客,也很容易看到端著大杯暢飲啤酒的西北漢子,康平路的夜晚充滿了煙火氣。
康平路有著美麗的景色,也有著動人的生活氣息,這條亦靜亦動的街道,散發著迷人的魅力。
轉自 壹度YIDU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412017000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寧)字第056號
新聞出版總署互聯網出版許可證:新出網證(寧)010號 寧公網安備 640104020002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