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寧縣勝利鄉的八渠村,有一個獨特葡萄品種——大青葡萄,在寧夏乃至全國,種植的區域都很少,因為口感好不愁賣,一畝地的大青葡萄收入接近4萬元,而就是這樣的葡萄,曾經差點銷聲匿跡,關鍵時候,村黨支部“堅守”住了這個產業,而今,一串串大青葡萄已經成為村民打開致富門的“金鑰匙”。
騎自行車到銀川低價賣 葡萄很甜日子卻很苦!
在永寧八渠村的大青葡萄,因為皮薄多汁,不便于運輸,這成為了大青葡萄推廣的“軟肋”,可也是因為皮薄多汁味甜口感佳,它又成了稀罕貨。這兩天,這里的葡萄園陸續開園,村民的忙碌也開始了。種植戶張建軍告訴記者:“以前我們就騎自行車到銀川賣,那時候天摸黑就出發,路上也沒有路燈,就挨著路上的標志線白線騎,而且去了先趕早市,早市完了就走街串巷,有時候還被城管趕,太難了,而且到下午葡萄蔫了,只能低價賣,所以很多人都放棄種葡萄?!?/p>
唐鐸才夫妻倆也有同樣的感受,他們種了五畝大青葡萄,因為葡萄時令性很強,要是不賣就得爛地里,只能低價拋售,可是他們也發現價格越低,市民越覺得葡萄品質不好。唐鐸才告訴記者:“我們知道品質好,有時候也沒有辦法,低價就讓大家沒信心,可是都是十幾年的老樹,壓根舍不得去挖掉,只能將就維持?!?/p>
八渠村黨支部書記唐艷娟告訴記者:“當時初步統計了一下,八渠大青葡萄的種植戶最多有個十幾戶左右,畝數也就剩了三四十畝,也就是說大青葡萄已經到了那種銷聲匿跡的地步?!?/p>
路通了!黨支部樹起主心骨 市民開車來采購
就在葡萄即將銷聲匿跡的時候,村黨支部村委會兩委班子開會分析了形勢,一,這個葡萄品種口感好,銷路一定會有;二,這里新修了一條寬闊馬路,東臨109國道,西接永寧快速通道,交通便利,車來車往客流量大;三,大青葡萄是其他地方少有的獨特品種,這反而會成為它的優勢。
所以,這個葡萄要堅持種下去,黨支部也沒有好辦法,就先用笨辦法,也就是在馬路邊上擺攤,結果,葡萄的受歡迎程度超過了村民的想象。
唐鐸才告訴記者:“記得那天下雨走不了銀川,就拿來把葡萄擺在路上試試看,因為口感好,大家也能看到葡萄園子,而且那時候價格也不高,所以大家就記住了我們大青葡萄,真的是一炮打響,當天比銀川市賣得情況還好,銷量高出好幾倍?!?/p>
有好東西,不怕價格高,隨著知曉率的不斷提升,種植戶根據市場其他品種比較定了價格,即使比一些品種價格高,也受到了市場的追捧,到了季節會有很多人開車到八渠采購葡萄。
唐鐸才和張建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們去年分別種了五畝和四畝,平均畝產在3500斤以10元/斤價格計算,兩人收入分別近15萬元和12萬元。
種植戶張有壽告訴記者:“市面上有的賣5元、7元,我們去年賣10元,雖然貴點,但是到了后面就根本沒有貨了,一點也不吹牛。今年我們的定價應該會更高,但我們有信心?!?/p>
舉辦葡萄節 引進現代化種植 讓八渠大青葡萄走得更遠
和騎車銷售的散賣相比,集中擺攤產生了集聚效應,為了快速地讓大青葡萄在市場上有良好的效應,從2019年開始,政府連續舉辦了八渠村大青葡萄節,自此,整個村的葡萄銷路一下打開。
唐艷告訴記者:“現在這些農戶種植大青葡萄,不光是一隊的人在種,其他隊上也在種,包括有些黨員有些老百姓都跟我說,這是我們八渠村自己的產業,正是黨支部和村民的一點點堅持和發展,大青葡萄的種植從最初的三四十畝,已經擴大到了兩百六十畝?!?/p>
有了市場,質量是關鍵,為了能讓大青葡萄的口碑一直持續下去,現代化種植也是重要的一環,去年村集體試種了幾十畝葡萄,既是村集體的增收項目,更是種植戶的示范田和試驗田。八渠村村委會副主任張小軍告訴記者:“最大的變化是棚,現在我們搭建了鋼架棚,并且薄膜搭上以后,雨水落不到大青葡萄表面上頭,它就不容易裂果,這樣它的品質也好了、產量也高了、效益就增加了?!?/p>
好的方法用在這里,讓村民去學去用;不敢嘗試的種植方式,在這里先試驗,有把握了再推薦給村民。今年,鄉上又給八渠村下了指標,繼續再擴大300畝,讓八渠的大青葡萄上規模,讓產量跟得上需求,讓這個產業繼續成為村民致富的“金鑰匙”。
記者 閆紅強 卜令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412017000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寧)字第056號
新聞出版總署互聯網出版許可證:新出網證(寧)010號 寧公網安備 640104020002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