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下午,降雨突至,處于欣喜中的人們沒有想到,這場雨對一些職業是個麻煩。一名外賣騎手反映說:降雨導致那一時段接到的訂單都超時了,盡管客戶們都表示理解,但餓了么平臺卻依然“問也不問就罰錢”。
外賣騎手困在系統里,這樣的事情至今還在時不時地冒頭,說明有些平臺企業對待“規則”一詞依然是雙標的。
新的就業形態不斷涌現,傳統勞動法保護模式遭遇巨大挑戰:處在空白地帶的外賣快遞騎手、網約車司機、網絡主播、電競選手等,既不完全符合勞動關系的認定,但又不是平等主體民事關系。因此,7月下旬,八部委就聯合發布指導意見,打破傳統固有模式,用開放的態度規制平臺用工,以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
但平臺與騎手之間還存在一些擺不脫的控制性,例如算法,它使得勞動關系更加復雜,并且缺乏靈活變通,關照不到單一個體的需求或特殊情況下的某些需求,因此也就有了上述外賣騎手因雨耽誤被扣罰的情況。
不讓外賣騎手困在系統里,就得對算法本身也進行規制,且需考慮騎手以外的其他變量。有一個時間上的巧合在于,18日,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市場監管總局提出“網絡餐飲平臺應當主動承擔起勞動者權益保障方面的責任”,具體說就是完善外賣送餐員勞動報酬規則、合理設定績效考核制度、優化平臺派單機制、完善多層次保險體系,不得通過算法等手段侵害勞動者正當權益,切實保障勞動安全。
市場監管總局此番再次強調,其實意味著有的平臺企業并未履行主體責任,算法沒有真正“取中”。另外,指導意見出臺后,各平臺拋出了設立報備等補充規制,但似乎總能在該用到的時候掉鏈子,這也說明其評價與申訴機制貫徹不力,套路壓榨猶存。
改良算法,應由多方共同參與,通過更符合從業者普遍需求的更多方面,尋出合理的計算邏輯。規則調整也不能僅落于紙面,需要的時候拿出來抖給外行看。當然,另一個需要關注的是合理看待保護從業者可能給平臺帶來的風險,因為利益與風險總是相匹配的,平臺用工也是同樣道理。合理分擔風險,同樣需要平臺、從業者、政府、社會共同參與。
劉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412017000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寧)字第056號
新聞出版總署互聯網出版許可證:新出網證(寧)010號 寧公網安備 640104020002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