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出手整治校外培訓機構,短短數日便停業56家,另有148家受責限期整改。此外,根據疫情防控要求,全市學科類培訓機構目前已全部暫停線下培訓。另一組數字則顯示,經教育部門審批的校外培訓機構,銀川共1246家,從業人員9699人。
推進“雙減”是教育行業變革中的里程碑,而強監管之下,這數千從業者又當如何應對變局,他們的出路在哪里?
或許轉行,或許考編。但還有一條路,那就是將學科類教育培訓轉向一直存在需求的興趣教育和素質教育,帶著從業者們的職業經驗,創造另一種競爭力。
素質類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全面發展構建基底。而“雙減”政策正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推手,讓學生在校內獲得充分營養,課余時間去發展興趣、補充學科外的綜合知識,也為未來職業發展積蓄能力,鋪設更適配的通道。
教育思路在變,真正的大變革就是讓教育回歸公共屬性,降低教育成本,讓每個人都擁有更加均等的教育資源和教育機會。這也是教培業界的藍海,未必要“轉身離去”,盡可以調整內在構架適應變局,因為機會已經來了。
江蘇,“5+2”課后服務率先鳴槍,今秋開學后執行;銀川也利用暑期開展調研,了解學生家長對課后服務的需求,要求各?!耙恍R话浮敝贫▽嵤┯媱?。也許每個地區、每所學校的服務內容都不盡相同,但可以預見,短時間內部署開展課后服務,許多資源尚未對接,必多以校內老師輔導為主。但這不代表不需要素質養成類內容,而素質拓展,尤其是體育運動類,等更需要專業人員組織實施。不但是課后服務,還有今后不再補課的每個周末和假期。
一切都在朝著公平、均衡的教育方向,改革、前進。主動對接需求,在素質教育、興趣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的賽道里繼續釋放專業經驗,可以試著先行一步了。畢竟,部署“雙減”的初衷,是調整方向,而非摔碎飯碗。
劉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412017000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寧)字第056號
新聞出版總署互聯網出版許可證:新出網證(寧)010號 寧公網安備 640104020002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