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起,寧夏九部門聯合開展專項治理,列出20項內容嚴控校外培訓?;赝@已經過半的暑假,補課的孩子少了,可家長們私下里還在相互打聽,哪里有好老師能給娃再輔導輔導??梢?,“雙減”要切實起到減負之用,必須在抓校外培訓供給側治理之時,關注需求側治理。
真正的減負,應該是全面改革教育評價體系與資源配置方式,包括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不再有重點校和其他三六九等之分;包括職業教育發展與社會用工唯學歷傾向等等。只有全面調整利益結構,解決教育、學校、職業等級化問題,才能從根本上化解焦慮,減負。
當然,“雙減”并不意味著關停所有學科培訓機構,只是要讓其回到應有的定位上,不再刺激教育焦慮。遏制住這一點后,當前升學評價體系和校內教育質量不高所帶來的培訓需求,以及社會功利性教育環境刺激出來的需求,將是下一步治理要面對的重要課題。短期來講,疏導家長的培訓需求,關鍵在于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效能,使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育進一步達到優質均衡,也就是“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
此外,“雙減”看似打擊校外培訓機構,實則洗牌了多個行業,包括互聯網、房地產、資本及就業市場。盈利空間大幅縮減,行業在陣痛期內要倉惶應對各種問題。例如日前,很多地方出現退租難,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就此發聲,列舉《民法典》相關規定指出,校外培訓機構退租依法不能算違約,呼請支持國家政策、體諒培訓機構。
事實上,本月初,銀川市眾多校外培訓機構便陸續封上了自己的大門,當然也有疫情防控之需要。但不可否認,對絕大多數培訓機構來講,自去年重創之后,不足一年的恢復期只給了他們一點兒喘息之機,接踵而至的政策管控與行業巨變,令其很難在短時間內調頭。
各行業面臨的問題不盡相同,真正的困難也不止退租這一處,與嚴控同樣重要的還有個“護”字。就好比祛除虛火不只得用藥,還得通過食補等調理方能穩固。同樣的,教培行業興衰關系到無數機構存亡、無數從業者生計,確保國家“雙減”政策扎實推進之時,仍然能夠不斷尋找更好的方法,使相關行業通過轉型等獲得良性發展,讓從業者找到新的發展空間,是值得各方認真對待的事兒。
劉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412017000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寧)字第056號
新聞出版總署互聯網出版許可證:新出網證(寧)010號 寧公網安備 640104020002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