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園入口的柱子上寫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每次路過,都覺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說的是我們現在的生活?;貞涍^去,我能想到的,是貧窮、荒涼?!蔽飨膮^鎮北堡鎮德林村村民王文喜說道。
王文喜所說的新公園,是一處由環境衛生臟亂差的空地改造而成的小微公園,名叫鄉愁公園,寓意“記住鄉愁,不忘黨恩”。鄉愁公園2月份正式開放,眼下這里已是村民休閑散步、納涼消暑的熱鬧之地。
1996年,王文喜一家從“苦甲天下”的西海固自發移民到現在的德林村處,當時,這里還是一副待開發的景象,人煙稀少,沙礫、芨芨草隨處可見。2002年,德林村建村,村民來自4個省份的44個縣(市)區,當年人均收入僅為500多元。10多年來,德林村一邊植樹造林改善環境,一邊瞅準了處于賀蘭山東麓黃金旅游帶以及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帶的區位優勢,發展勞務輸出、鄉村旅游產業。德林村以“企業+村委會+農民”的合作模式建設了德林酒莊,43戶村民利用自家的院落、民居等,打造集種植、觀光、民俗、餐飲住宿為一體的特色鄉村旅游產業,并抱團打造“山下人家”品牌。與此同時,全村一半的勞動力借助周邊的8家葡萄酒莊實現了就業,而剩余勞動力則依靠運輸業、種植業實現了增收。就這樣,一個人均0.8畝地的村子,去年人均收入達1.58萬元,村集體收入13.5萬元。
站在鄉愁公園,向東望,你會看到該村2組整潔干凈、綠化環繞的平房居民莊點以及鄉村大舞臺、公共健身區、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等;向北望,樓房安置區蘭山雅苑拔地而起,向人們展示著德林村的新風貌。即使你是個外鄉人,漫步在鄉愁公園也能感受到德林村的用心之處。公園里最顯眼的一處景觀是一段弧形墻壁,名為尋根墻,墻正面以村民故鄉的44個地名為“裝飾”,墻背面則以全村村民的143個姓氏為“裝飾”。尋根墻正對著的是朝處亭,寓意村民們朝夕相處,和諧共處。亭內柱子上包裹的葡萄藤則默默向人們訴說著葡萄酒產業對于村民生活的改變。每走一段,就會看到一幅沙畫,畫上的或為村民在家鄉時生活、勞作的場景,或為村民在德林村植樹造林、參與葡萄種植的場景。園內有各式花草、休閑椅凳、景觀小品,唯一缺的就是水泥路,所有路都是取材于當地的石子路,一方面是為了增加公園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是為了讓村民不忘“來時路”。
“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我們現在的好生活都是大家伙兒在黨的好政策下一步步奮斗出來的?!蓖跷南舱f,他很滿意眼下的生活,兩個兒子在周邊打工,家庭年收入10多萬元,去年安置區蘭山雅苑建成,全家又集體上了樓,一家人過上了舒心又有奔頭的生活。
記者 李陽陽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412017000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寧)字第056號
新聞出版總署互聯網出版許可證:新出網證(寧)010號 寧公網安備 64010402000216號